北京大学-凯发ag旗舰厅网站

请输入关键字
历史名人
  北京大学人才荟萃,群星璀璨。一百多年来,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学术大师,培养了一代代优秀人才,涌现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些杰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北大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辉煌业绩和奉献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奋进!

  这里介绍的北大人物,选自北京大学校史馆杰出人物展览。主要包括百年来北京大学(含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中对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大贡献的革命者,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有重大建树的学术先辈、教育家,20世纪50年代评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和本校教师中的一级教授,以及“诺贝尔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革命家、学者。1918年起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史学、政治学等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领导者。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论著编为《守常文集》、《李大钊文集》等。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革命家、学者。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文科学长。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至1927年7月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论著编为《独秀文存》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18年秋至1919年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论著编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革命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参与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领袖。曾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是中共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
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张太雷(1898—1927)江苏常州人。革命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学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7年7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同年10月主持中共南方局工作;12月11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在战斗中牺牲。
高君宇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静乐人。革命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第一任书记。1923年负责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孟雄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何孟雄(1898—1931)湖南酃县人。革命家。1919至1925年在北京大学学习。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北京党支部的成员。1922年组织领导了京绥铁路大罢工。历任中共北京、湖北、上海等地区组织的领导人。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军警杀害于上海龙华。
范鸿劼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范鸿劼(1897—1927)湖北鄂城人。革命家。1918至1925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参与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出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地委委员长等职,为北京地区和北京大学中共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和李大钊等一起被反动军阀杀害。
黄日葵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黄日葵(1898—1930)广西桂平人。革命家。1918至1925年在北京大学学习。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参与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最早成员和中国共产党广西地区组织的早期领导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等。
孙炳文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孙炳文(1885—1927)四川南溪人。革命家。1908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因著文抨击校方弊端被开除,辛亥革命后北京大学恢复其学籍。1921年在北大任教,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及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国民党军警杀害于上海龙华。
钱壮飞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钱壮飞(1895—1935)浙江湖州人。革命家。191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早期情报侦察系统的重要负责人;曾为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做出过特殊贡献。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于贵州南渡乌江时牺牲。
科学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赵九章
郭永怀
钱三强
彭桓武
陈芳允
屠守锷
杨嘉墀
王希季
邓稼先
朱光亚
于 敏
周光召
  赵九章(1907—1968)河南开封人。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学部委员。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等。长期致力于大气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的研究,是中国地球科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有奠基性的贡献。著有《高层大气物理学》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1909—1968)山东荣城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毕业。20世纪50年代初在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研究中获出色成果,并发展了奇异摄动法(称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方法)。60年代在钝锥绕流、爆轰力学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论著编为《郭永怀文集》。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三强(1913—1992)浙江湖州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曾在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解释。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组织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突出贡献。著有《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彭桓武(1915—2007)湖北麻城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著有《理论物理基础》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芳允(1916—2000)浙江黄岩人。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学部委员(院士)。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做了开创性工作。参与研制人造卫星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提出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我国发射通迅卫星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有《卫星测控手册》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屠守锷(1917—2012)浙江吴兴人。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学部委员(院士)。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并任教。作为液体火箭总设计师和技术负责人,曾主持了中远程弹道式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制;特别是在“长二捆”火箭等设计方面有突出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嘉墀(1919—2006)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专家。学部委员(院士)。曾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先后主持火箭和核实验用的仪器和控制系统开发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希季(1921— )云南大理人。白族。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学部委员(院士)。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曾参与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领导工作;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贡献。著有《卫星设计学》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在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运输等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并参与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1924—2011)湖北武汉人。物理学家。两院院士。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主要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实验,跨出了我国自行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曾参与组织原子弹、氢弹试验,为“两弹”技术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贡献。主编有《中国科学技术前沿》。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于 敏(1926—2019)河北宁河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毕业。在中子物理、统计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爆轰物理和辐射流体力学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对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著编为《于敏论文集》。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光召(1929— )湖南长沙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从事粒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是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领导并参与爆轰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为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奠定了基础。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文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文俊(1919—2017 )上海市人。数学家。学部委员(院士)。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创立的“吴公式”等是影响拓扑学发展的经典性成果。开创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被公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著有《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等。荣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 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 昆(1919—2005)浙江嘉兴人。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黄—里斯理论”。首创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及有关的“黄方程”。首次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散射的“黄散射”理论。著有《晶格动力学》(合著)等。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 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 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计算机科学家。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所长、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领导研发成功的激光照排技术被认是中国印刷业一场“告别铅与火”的革命。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徐光宪,男,1920年11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北京大学教授,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由教育部推荐。
  徐光宪院士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他曾任第4届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第22届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和名誉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届化学科学部主任。
“诺贝尔奖”获得者
屠呦呦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女科学家、北京大学校友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先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网站地图